佩特拉為公元前4--公元2世紀納巴泰王國首都,Petra佩特拉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1985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佩特拉,在希伯來語里即是“巖石”之意。可以說整個佩特拉古城就是一座在銹紅色巖石上雕刻而成的城市。每到早霞升起或夕陽西下之際,一眼望去,整個古城連同山谷都被染成了玫瑰紅的顏色,因此又有“玫瑰古城”之稱。
在伊斯蘭教出現以前,阿拉伯半島北部、中部產生最早的國家就是納巴特王國。早在公元前600年,納巴特部落就已經定居于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南部。后來,他們奪取了佩特拉,并以該城為中心建立國家,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阿拉伯王國。到公元前400年末,佩特拉城已經發(fā)展成為也門、埃及和伊拉克之間的駱駝商隊的中心,是商隊往來于阿拉伯南部和地中海之間的必經之道,納巴特人因此而致富。
關于佩特拉古城的發(fā)現過程,頗為驚險,可以“百度”一下。直到1882年,才為世人所知。建于公元前二世紀,曾盛極一時,控制了東西方陸路要道。也是絲綢之路的關卡。山上樹木茂盛,關卡收入頗豐,這里極度繁榮,后來在海上運輸發(fā)展后,佩特拉盛極而衰。
佩特拉遺跡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峽谷最寬處約 7米,最窄處僅 2米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巖墓等。來回十八公里,有沙石平坦大道,有峽谷一線天,有蜿蜒山路,還有一千八百上山臺階。各段的交通工具:毛驢,馬車,駱駝,偶爾看到一輛電瓶車來回穿梭。
電影制片人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路卡斯合作,曾實地拍攝了影片《印第安納·瓊斯和最后的十字軍》 (又名《圣戰(zhàn)奇兵》 《奪寶奇兵四》),并且《變形金剛2》,《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都在佩特拉取景。以與考古學家們截然不同的藝術方式使佩特拉名垂青史!(趙建偉攝影報道)
峽谷盡頭豁然開朗,聳立著一座高約40米、寬約30米的依山雕鑿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為金庫)造型雄偉。
有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橫梁和門檐雕有精細圖案。
去往古城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