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有著四季中最為特殊的景觀,你身邊熟悉的世界會 “脫胎換骨”,“改頭換面”。這正是你外拍的好機會。
與此同時,冬季的自然條件也是最為特殊的,這也為你的外拍工作帶來了難度。你需要面對一些額外的問題,應用一些特殊的技法,才能保證拍攝的成功率與出片率。
1. 較長的黃昏與黎明
雖然白晝的時間會顯著變短,但冬天的太陽在地平線附近停留的時間會變長——也就是說,日出更晚而日落更早,同時日出/日落的過程會變長,你可以擁有更多的拍攝機會。
在日出日落時分拍攝,無論是柔和的光線,還是朝霞/晚霞都是很不錯的拍攝對象,不過要想在這樣的低光環境下,需要一定的技術——或者足夠好的相機/手機。
2. 尋找對比
冬季的色彩,比起其它三個季節(尤其是秋季)都要單調得多,但這對攝影來說其實未必不是好事——這更便于你利用主體色調,創造對比,形成醒目的圖像。
尤其是在下雪的時候,天地一片白茫茫,如果畫面中有一些鮮艷色彩的景物(如紅色的屋頂、紅衣服的人等),會顯得很醒目。
3. 利用光線
冬季的環境色彩 “寡淡”,但換句話說,“一張白紙,才好作畫”,光線本身在整個場景中的比重會明顯變大,選擇富有表現力的光線,可以讓略顯沉悶的場景變得豐富起來。
比如說,在天氣晴朗時正對太陽拍攝,強烈的逆光能造就一些特殊的光影特效:星芒化的陽光、眩光與 “光霧”、長長的樹木投影…… 可以輕易地打破場景本身的平淡感。
再比如說,選擇在日出日落時分拍攝,鮮艷的暖色調陽光會給雪地 “染色”,讓雪地呈現出別樣的色彩,具有超現實的夢幻感。
在利用光線時,為了保證地面景物不過暗,可以考慮讓光線部分略微過曝。你可以通過直方圖和高光警告功能來對曝光進行精確控制。
4. 注意保暖
拍攝冬季場景最重要的挑戰之一就是保暖——尤其是當你從行進中停下來,在原地找機位、找角度時,會格外地冷。
除了身上的保暖以外,對攝影師而言更重要的是手部的保暖——這會影響到你操作相機的靈活性和準確度。你可以考慮帶上暖手器,或者使用攝影師專用的防寒手套,這類手套會露出拇指和食指尖端以保證操作相機方便。
不僅是人要保暖,相機的電池也要保暖。在過低的溫度下(0℃ 左右),相機的電極反應速率會變慢,卻必須保持相同的輸出功率,因此耗電量會增大,同時也會影響電池壽命。
可以說,機身、電池的保暖比人身體的保暖還要重要。無論是機身上裝載的電池還是包中的備用電池,都需要放在溫暖的環境中,比如說用毛巾、棉布包著;在更冷的地方(比如說東北的雪地里),可能還需要在包中放熱水袋或者暖寶寶。
除此之外,寒冷天氣外拍對于體力也是一個挑戰,最好帶上一些便攜而高熱量的食物,以備不時之需。
5. 拍雪技巧
雪景是冬天的 “特產”,但要拍好雪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問題。
首先是白平衡的問題,有人喜歡把白平衡設置為 “陰天白平衡” 或者把色溫調高,用暖色調彌補雪地本身的冷色調,讓它更接近白色;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調低色溫讓雪地顯得更藍,更有 “寒冷” 的感覺。
無所謂哪種好哪種不好,看你個人喜好;或者,你可以二者都試試。
接下來就是曝光方面的問題,即 “白加黑減”——由于畫面大部分地方是白色的雪,測光系統容易把實際亮度判斷得偏高,從而導致自動曝光的數值偏低,使雪變成灰黑色。
也就是說,你可以嘗試把曝光補償提高 1 到 2 擋,這樣拍出來的雪會更白——或者說,更 “真實”。
除此之外,你可能還需要使用偏振鏡,它可以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減少眩光和雪地上的散射光;在拍攝水流時還可以更好地拍出水底下的景物。
?。▉碓矗簩嵱脭z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