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期間,當運動員和觀眾走進國家速滑館,幾乎看不到場館里布設的攝像機。以往,上萬平方米、上萬個座位的場館可能需要密集布設數十臺甚至上百臺監控攝像機。而在“科技冬奧”助力下,國家速滑館僅靠兩臺仿生復眼攝像機,就實現了360度全景視角、6.4億像素的視頻監控,實現全范圍、全細節、全時段的實時及回放視頻監控,為智慧安保、賽場實景指揮、場館智慧低碳運營提供支撐。
在國家速滑館東、西看臺的最頂端,室內最外側馬道兩側的高點位置,兩臺億級像素復眼攝像機以抱箍方式吊裝在此,如“天眼”一般覆蓋所有看臺和比賽場地。
北京市科技冬奧應用技術“復眼成像”技術供應方、小元感知副總裁唐其瑞介紹,傳統的視頻監控主要通過多路攝像頭來覆蓋全場館,容易出現畫面不連續、色彩感不統一等問題。比方說,當監控對象從一個鏡頭走進下一個鏡頭,中間可能存在監控盲區、連貫性差等問題,一旦出現公共安全問題,這些缺陷會給取證、溯源等工作帶來不便。
“通過兩臺3.2億像素的復眼感知攝像機,實時畫面就能夠無縫覆蓋整個場館。”唐其瑞說。在監控室的后臺系統,場館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座位在任意時間點的情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技術人員介紹,這兩臺攝像機之所以能實現如“天眼”一般的360度全景、超高清的監測效果,背后主要是億級像素復眼感知器和重建服務器的功勞。據了解,它采用了類似于昆蟲復眼的仿生學結構,通過自主研發的Magixoom復眼成像專利技術,能夠實現全景宏觀視角和特寫微觀視角兼顧的超高分辨率的視頻,具備了看得更遠、看得更寬、同時看得更清的特點,填補了遠距離、大區域場景、超高清監控的空白。
除了看得清、看得遠,這項技術在國家速滑館中的應用還克服了如何讓超高清視頻“智能”起來的難題。當前,在打卡通勤、機場入口等場景下,人工智能AI技術支撐的人臉識別已經被大眾所熟知。但是,這些場景下的攝像頭往往只有百萬級像素,在AI計算時需要處理的數據量較小,相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而若要在國家速滑館攝像系統6.4億像素中實現實時的AI計算,相當于普通百萬像素視頻下數據量的數百倍。“我們通過嵌入式、輪轉接力等辦法,用低成本解決了超高分辨率相機AI計算所面臨的算力挑戰。這樣無需在線下多設很多臺服務器,也能實現超高清視頻的AI計算。”小元感知創始人賈偉說。如今,場館中某分區的人員聚集情況、全場館內人數動態變化情況等數據,系統都可以實時計算出來,實現智慧安保,并可實時為場館制冷系統的智能運營提供數據支撐。
對觀眾來說,超高清攝像頭還具備趣味性的“找自己”功能,可以將場內任意座位的人臉投攝到現場大屏幕上。“基于這一功能以及億級像素的超高清全景視頻,速滑館在冬奧會之后的場館運營可以探索出更多有趣的互動玩法。”賈偉說。(記者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