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事極為豐富,有著深刻的內涵。它包含著我們民族繁衍生息與黃河文明起源的故事,包含著黃河文化形成、發展的故事,包含著黃河人物、文化的故事,包含著黃河精神、民俗的故事……無數個黃河故事匯集成了黃河兒女5000多年的奮斗史、文化史,講述和承載著我們的民族精神。
講好黃河故事,有利于傳播黃河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黃河文化呈現著豐富的文化形式,我們要用鏡頭去深入挖掘不同文化形式蘊含的人文精神、時代價值和文化故事,用生動的影像語言和視覺藝術形式再現這些文化故事,將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植入人們的心底,激發起人們對黃河文化和黃河故事的認同和喜愛,為新時期增強全社會的文化自信提供新的動能。
講好黃河故事,有利于弘揚黃河精神。黃河磅礴雄偉的氣勢、百折不撓的品格,塑造了黃河兒女自強不息、敢于拼搏、勤勞務實、開拓進取、團結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利用影像來講好黃河精神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現代黃河精神的故事,讓黃河精神成為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創新創造、實干筑夢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起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講好黃河故事,要從這些黃河故事提供的歷史鏡鑒中深刻反思,領悟黃河文化的憂患性和福祉性,有助于我們合理開發利用黃河流域的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處理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努力讓自然的黃河與文化的黃河生生不息、日益繁榮,更好地促進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用影像多維度講好黃河故事
用影像講好“黃河故事”最主要的表現方式,是用鏡頭反映母親河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生態景觀、城市景觀等內容,從不同維度對黃河題材進行表現。
1、從自然景觀的維度
自然景觀攝影是一種以自然風貌和地理景觀為題材的攝影表現方式。面對作為華夏文明起源的黃河流域自然景觀的時候,我們的拍攝更像是一種探索、發現和文化尋根的過程,以及對生命、自然與美的思考。
所以,對自然景觀的表現絕不單純是按下快門這一簡單動作,我們可以通過記錄九曲黃河的奔騰向前和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展示黃河流域地理特色、區域特色和多樣化的文化元素,抒發當下中國雄獅崛起的時代精神。
阿壩州若爾蓋縣黃河支流上的黑河
黃河九曲第一灣
2、從人文景觀的維度
人文景觀是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的行為與自然環境相疊加而形成的景觀。
我們應當抓住黃河的歷史和文化本質,選擇好拍攝創作路徑,記錄和表現與歷史形成有關的人文景觀,包括人與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等人文歷史遺存的關系;或人與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地方風物的關系;也可以從地方特色旅游資源、生存空間的變化等角度來切入表達人與生存空間的關系。讓更多人成為黃河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記錄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樂觀和艱苦奮斗精神,體現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文關懷精神。
黃河邊上阿壩縣的非遺文化
3、從生態景觀的維度
生態景觀旅游資源是特定的具有觀賞游覽價值的生物群落組合構成的景觀資源。
我們在拍攝黃河流域生態景觀時,一定要將地區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多維生態網絡集合起來。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無形的個體與整體、內部與外部、過去和未來以及主觀與客觀間的生態系統聯系。它強調人類生態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耦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聯,以及天、地、人之間的融洽性。
4、從城市景觀的維度
城市景觀攝影展示的是一種人類城市生活的圖景。黃河在歷史變遷中一直擔負著重要的角色,黃河沿岸的城市就是最好的見證。改革開放后,城市化產生了新的人造景觀,有許多攝影師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用不同視角和創作手法通過記錄城市變遷,表達他們對城市發展變革的心態變化、對故土的留戀和對華夏文明的尋根溯源,揭示人和生存空間的關系。
黃河入川的第一站阿壩縣城
通過聚焦黃河流域的文化、生態旅游等各項資源,用影像講好“黃河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喚起人們保護黃河、愛護黃河的責任意識。借助影像手段,展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攝影力量。
搭建影像學術平臺,提升黃河影像文化的理論闡釋力和現實影響力
黃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化孕育了民本、尚德、變革等哲學理念;在文學層面,黃河文化蘊含著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的諸多重要審美元素;在民俗學層面,黃河遺址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
我們應充分發揮沿黃河省份各高校藝術專業的作用,搭建以黃河文化為研究中心的學術平臺。為了讓影像更具影響力和藝術價值,黃河流域地區的攝影機構要組織專家學者加大對黃河文化的跨學科研究力度,講清楚黃河文化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講清楚黨和政府治理黃河的故事,增強對黃河文化的理論闡釋力,提升黃河文化的現實影響力,從而拍攝出有影響的黃河作品。
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拓展黃河文化傳播渠道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傳播大平臺,做到線上線下同步推進融合。利用3D、4D等新興視覺技術,打造一批黃河故事、印象黃河、黃河暢想等沉浸式、體驗式項目。利用音頻、短視頻等手段,推出一批面向社會不同群體的音視頻資料。將黃河故事制作成動漫、微電影等,使黃河流域古老的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歷史人物、文化典籍、武術文化等走進受眾的視野,給他們帶來視覺上的愉悅和心靈上的震撼。
在拍攝關于黃河文化的影像作品中,應將黃河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和保護充分結合起來,深耕黃河流域充沛的民俗文化資源,通過攝影及文創展覽等載體,使黃河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黃河故事”揚帆出海,享譽全國,推進黃河故事的全方位傳播。全媒體時代,充分利用各類傳媒技術和傳播平臺傳播黃河故事,使黃河故事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大餐。
(四川省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