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位于京杭大運河畔的千年古村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數百名原住民舉行新春“走大運”水上古道環游,以特有的水鄉民俗喜鬧新春。
▲?極具水鄉特色的古道巡游
上午9時不到,荻港漁莊的水上碼頭前,早已是鑼鼓喧囂,人頭攢動。村民們個個身著傳統喜慶服飾,或登上小船載歌載舞,或在岸邊拍照留影。
24艘滿載當地魚桑非遺文化的小船,沿著古村清澈的河道緩緩巡游。村民章阿大帶著小孫女在自家的河埠頭,迎接游船帶來的新年最美好祝福,祈禱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我們荻港,民間自古有正月初五迎財神祈福的年俗。這些年因為疫情沒有舉辦,沒想到,今年比往年都要熱鬧。”
從長三角各地趕來的游客也沉浸式體驗了一場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幾十年沒看到過這樣熱鬧喜慶的場景了,今年來這里過年,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特別開心。”來自上海的游客孫惠軍用手機完整地記錄下現場的視頻。
▲?古樸的里巷埭老街上,游客如織
▲?游客們在岸上欣賞濃郁特色的傳統民俗
▲?船上滿載兔年吉祥的祝福,送到沿河的每戶村民家中
游船隊伍經過幸福大舞臺,穿過三官橋,再沿蜿蜒的河道轉向里巷埭,從一元茶館上岸。村民和游客一起沿大運河健步行走,最后到達古韻遺跡南苕勝境。現場,龍騰獅躍,氣氛熱烈。觀眾整齊洪亮的叫好聲“點燃”了古村的新春氛圍。
以文化為底蘊、以桑基魚塘為底色,千年古村荻港呈現出一幅“年味兒”十足的新春畫卷。土生土長的荻港“漁家女兒”、荻港漁莊董事長徐敏利說,是千年桑基魚塘孕育了多彩的民俗文化,給老百姓帶來了幸福美好生活。
這些年,漁莊不斷挖掘魚桑文化,成立農遺院士專家工作站,開發桑陌食品,打響桑基塘魚品牌,開展魚桑研學等,讓村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去年,荻港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了4萬元。
▲?村里的孩子們裝扮成各種“魚兒”,參加民俗活動
老街上的一元茶館內,今年80歲的茶館主人潘平福一早就忙著招待各地來的游客。“荻港村現在變化很大,成了4A村莊景區,很多村民在家門口賣土特產,一年就可以掙不少錢。”潘平福笑著說。
修繕一新的老街,家家戶戶掛起紅燈籠,門前擺放的年貨攤位充滿水鄉特色風情,有自釀米酒、熏魚臘肉、各色糕團等。“年前開始游客就多起來了。這兩天過年,游客更是多得不得了。”河岸兩邊的店鋪老板們個個臉上樂開了花。
▲?當地村民仍保留傳統的民俗,祈禱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村民和游客共同沉浸在傳統民俗的喜悅之中
荻港村被作家舒乙稱為“江南最好的小鎮”,因“依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而得名,南宋建村,自古就有“苕溪漁隱”之稱。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的風情,荻港村盡有。荻港古跡遺存眾多,光是古橋就保留有23座,穿行在古村,古風古韻撲面而來。
▲?美麗宜居的荻港古村
▲?在古樸的南苕勝境,龍騰獅躍,一派新春的喜慶
“生態和文化,是我們荻港村的兩張金名片。”近年來,荻港村利用得天獨厚的桑基魚塘系統,加大保護和開發利用,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帶動村民共富。和孚鎮黨委委員、荻港村黨總支書記楊升輝說,“2023年,古村落保護和開發將邁出更大的步子;在桑基魚塘核心區,投資億元打造和樹蛙部落高檔休閑民宿集群也將在年底前完成;大運河博物館也落戶在荻港古村,目前正在規劃設計中……”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荻港村民的臉上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荻港村民的臉上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荻港村民的臉上
歡聲笑語伴隨著春節的喜氣吹拂過這座千年古村。濃濃的年味里,荻港正在煥發“新生”。
記者:吳建勛?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