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成人高清免费-成人高清护士在线播放-亚洲www美色-亚洲wwwwww

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首頁> 中國新聞攝影網> 風光?旅游 > 正文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時間:2023-09-15 17:15來源:中國新聞攝影網 【字體: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2023年9月14日,游客在程陽永濟風雨橋游覽。據程陽八寨景區的負責人楊召宇介紹說,程陽永濟風雨橋是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橋之一,它位于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程陽八寨景區內。在侗族村寨中,向來有“有寨必有鼓樓,有河必有風雨橋”的說法。這種特色是侗族人民長期在山區生活的經驗體現,也是侗族文化中最生動和美麗的一面。程陽永濟橋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相傳當時由八寨的五十位長者組成“首士團”牽頭,發動人們捐錢、捐木、捐糧、捐工,共同建造。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相傳其中鑿石、備料、砌墩用了四年,拉木、架梁用了三年,豎亭、蓋瓦、裝飾用了五年。前后共花去十二年時間,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才建成。程陽永濟橋采用“密布式懸臂托架簡支梁”體系建造,兩臺三墩四孔,長77.76米,寬3.75米,橋面高11.52米,5座橋亭建于墩臺之上,與19間橋廊和諧連為一體,集橋、廊、亭三者于一身,渾然天成,體現了百越民族干欄建筑的特色,同時又兼具中國古典宮殿建筑的工藝。在橋的正中有三個大字“永濟橋”。這是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1965年10月在桂林調研時為它題的字。同時還留下一首詩,“艷說林溪風雨橋,橋長廿丈四尋高。重瓴聯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走在風雨橋之上,各位可以體會到,我們腳下踩著的木板非常沉穩。抬頭向上,各種榫卯結構也嚴絲合縫,幾乎看不出百年來的風霜。面對這樣的建筑奇跡,我們必須為橋梁設計建造者的智慧喝彩,也要感謝侗族人民百年以來的細心呵護。從風雨橋濃厚的文化內涵內涵來看,風雨橋被侗族人認為是人們和前世今生溝通的“生命之橋”或“生命通道”,一般都建在侗寨的“水口”,也就是河流出侗寨的地方,既方便了對外交通,也希望能夠把福氣留在侗寨之中,因此它也被稱之為”福橋”。當然,侗族人民對美的追求是無以復加的,他們不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更會將風雨橋這樣的建筑營造得光鮮亮麗,仿佛大山深處一朵美麗的鮮花,所以還會被稱為“花橋”。三江縣目前共保留下197座風雨橋,所以也有“世界樓橋之鄉”的美譽。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這座風雨橋的建筑風格,侗族廊橋多數為平梁伸臂式木構廊橋,先在石墩上架設木梁,木梁上建華麗的橋屋。這座橋梁的美觀大氣,同樣少不了橋上5座規模宏大、造型各異的橋亭襯托。它中間三座為4層寶塔式橋亭,橋頭兩座是殿式墩亭,可以說集侗族樓亭三種基本造型于一身。橋亭頂上裝有用紅土燒制的葫蘆,象征如意吉祥。橋蓋采用青瓦白脊戧,形成黑白分明的橫線分割,給人以莊重典雅的藝術美感。整座橋都是由杉木建造,這么重的木構建筑群,全靠底下“密布式懸臂托架簡支梁”體系支撐,橋墩則全部用巨大石砌成,每個橋墩寬2.5米、長8.2米,平面兩端呈69°40’銳角,以減少洪水的沖力。獨特的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對程陽永濟風雨橋的保護是比較早的,在1982年2月就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同時,也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在發展特色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之下,傳統的侗族文化也在與時俱進的背景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這種在發展中傳承的模式,能夠為風雨橋和侗族文化的復興開創一片新的天地。(趙建偉攝影報道)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走進廣西三江程陽永濟風雨橋

[ 責編:趙金悅 ]
閱讀剩余全文(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備19055723號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