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無人機頻道 記者趙汗青】今天的春耕備耕更加科技化,從新聞上看,山東、河南、湖北、黑龍江……全國多地都不僅廣泛用植保無人機噴藥與施肥,還用上多光譜無人機為農田“開處方”。
為農田做“CT”,助力降本增效
多光譜相機,能“看”到更廣泛的光譜范圍,除了可見光,還能識別到紅外光和紫外光,進而可以感知到許多肉眼看不到的信息。多光譜相機+無人機,可以快速掃描大片農田,感知到氮素含量、葉綠素含量及相關部位水分含量等重要信息、進而分析出長勢,這常被形容為“給農田做CT”。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航空應用技術部主任張瑞瑞說,多光譜相機對植物光合作用、表面溫度分布、地表土壤濕度等都有能有更好的監測效果。多光譜也是實時監測病蟲害的一種有效手段,與其它手段結合可以好地掌握病蟲害的分布情況。
這些科學數據,可以支撐農事精準決策,特別是在遇到災害時。今年年初一些地區遭遇雨雪冰凍天氣,湖北荊門等地就馬上出動了多光譜無人機,捕捉到了作物的長勢差異、判斷健康狀況,生成的農業“處方圖”有效指導農業無人機精準變量施肥,進行更加精準的“救治”。
在平時,依托多光譜技術精準施肥,也能大幅節約肥料的用量。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無人機系統研究院院長何雄奎教授還說,利用多光譜技術獲取病蟲害信息,也可以更加精準地變量噴撒農藥。
科技平權,從嘗鮮到常用
多光譜無人機雖然并非新生事物,但從嘗鮮走向常用,也僅是最近一、兩年的事。一位黑龍的植保飛手說,過去的多光譜無人機價格很貴,價格超過10萬元,功能少,效率也較低,所以很少有人使用。直到2019年,高性價比的大疆精靈4多光譜版問世,才讓這項技術開始能落地。而2022年底,大疆Mavic 3多光譜版無人機問世,這款機型性價比更高,而且續航能力、圖傳能力、易用性都大幅提高,其所采集的數據可以通過云端直接下發給植保無人機,這才讓多光譜無人機開始加速推廣。現在,除了一些政府部門會用多光譜無人機做農業調查、監測外,很多大型農墾集團、種植園也會用上該技術。
從公開報道看,最近兩年,北大荒集團、江蘇農墾集團、天津食品集團等都用上了多光譜無人機,有些農墾集團還組織大規模的相關培訓,以向各分公司推廣該技術。用多光譜無人機精準巡田,監測作物長勢、病蟲草害,比人工巡查更快也更準確,依靠這些數據變量施肥也更能保證農田的養分供給均衡、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那位植保飛手說,用上多光譜無人機后,普通的田地好的時候能省下20%的化肥,極端時候甚至能省下一半,每100畝農田能省下數萬元的成本,對于大規模種田而言可以省下很大一筆錢。大疆農業工程師鐘穎還介紹,人工一天只能巡田約200畝,且非常辛苦,而多光譜無人機一個架次就能輕松覆蓋3000畝的田地。
規模種植“神器”,何時造福小農戶?
但是目前小農戶們還很少使用多光譜無人機。多位植保飛手都認為,小規模種植戶能省下來的錢有限,采購一臺設備卻需要幾萬元,從成本上看并不劃算。而且普通用戶也不太確定有了農田“處方圖”后該怎樣噴藥、還有很多疑慮。張瑞瑞主任還說,現階段還不能宣傳在應對病蟲害時可以精準施藥,因為局部地塊出現病蟲害,就說明該地已經有病蟲發生的潛在風險,還是要全面防控、防微杜漸。對于變量區域精準施藥技術,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
但是張瑞瑞主任同樣認為多光譜無人機會在農業上發揮更多的作用,現階段在支撐農事精準決策、指導農機作業等方面非常實用,未來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何雄奎教授也說,這項技術可以解決一線中的實際問題,很快也將會服務于普通的農戶。
而這項技術如何向廣大小農戶普及?業內看好服務模式。何雄奎教授說,農戶不必去購買一架多光譜無人機,而是可以向農業服務公司購買“農田CT”服務。鐘穎則表示,現在許多飛防植保隊、農資商已經開始提供多光譜無人機巡檢服務,每畝的成本很低,小農戶按畝數購買服務的價格也就很低。一些植保隊也樂于提供這樣的增值服務,因為這既可以增加營收,也能提高服務對象的畝產量、進而提高客戶的粘性。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備19055723號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