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4視覺傳播高端論壇暨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小禮堂召開。本次會議的指導單位為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由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媒體融合委員會、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攝影教育專業會員會主辦,由中國新聞與紀實攝影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東校區攝影協會承辦。
本次論壇旨在深入探討視覺傳播領域的最新趨勢與挑戰,促進學界與業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攝影教育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分為三大單元,每個單元都緊密圍繞視覺傳播的核心議題展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一單元“新聞攝影最前線”聚焦于新聞攝影的實踐與創新,通過業界專家的主題演講,指明了新聞攝影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要求和新機遇。第二單元“媒體融合最深度”著眼于媒體融合的趨勢與策略,探討了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轉型升級。第三單元“視覺技術最前沿”聚焦于視覺技術的最新進展,探討了人工智能、高性能存儲、光影技術等新技術在影像創作中的應用與影響。
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鄭軍慶書記在致辭中提到,將視覺傳播高端論壇與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相結合是一次嘗試與創新,并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楊小彥教授對本次高端論壇的學術主旨進行闡述,楊教授回顧了自己在視覺傳播領域的探索及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視覺傳播方面的發展。他指出學界應與業界保持密切聯系,并表示此次會議要以業界為主體,堅持教育和社會相結合。
為表示對業界大力支持的感謝,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對長期支持影像教學的單位頒發感謝信。全場合影后,論壇正式開始。
單元一:新聞攝影最前線
論壇的第一單元由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龔彥方副教授主持,主題為“新聞攝影最前線”。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蘭紅光帶來了題為《用思想驅動快門》的主題演講。首先,他指出了思想高度對攝影記者的深遠影響,并強調攝影記者應具備將照片“深化”的能力,即要在挖掘照片的思想性上狠下功夫。優秀的照片不僅僅依賴于拍攝技巧,更重要的是照片所蘊含的思想內涵。攝影記者需要深入思考新聞事件的社會意義,將其融入時代背景和歷史敘事之中,努力使照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厚度。其次,隨著全民攝影時代的到來,媒體行業對攝影記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運用攝影語言體現深度思維,已經成為更多人關注的問題,但無論媒體形態和傳播形式如何變遷,內容始終是新聞傳播的核心價值。他提出,為創造內容價值,攝影記者不僅需要具備文字記者所需的各種素質和技能,還應擁有超越文字記者的新聞敏感度、美學素養及哲學思考深度,不斷提升運用攝影語言講述圖片故事的能力,強化邏輯思維訓練,同時保持對職業的高度熱愛。最后,他對在場的大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勵他們要觀察世界、端正態度、把握未來。
新華社攝影部主任記者曹燦在題為《IOPP視角下體育攝影新發展》演講中介紹了目前國際新聞界在體育新聞方面的格局,解釋了IOPP(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的職能權限以及所肩負的責任,并深刻揭示了國際體育新聞背后所展現的國際關系和文化輸出形式。
南方日報記者董天健在題為《在看似無序中尋找有序》的演講中以珠海航展的新聞攝影為例,解釋了照片信息傳遞的三個層次,并表示新聞攝影應當深挖事件的新聞價值。他從自己處理突發新聞的七年經歷中總結出寶貴經驗,強調一定要離現場更近,對于新聞事件應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報道,全方位立體展現新聞事實。
最后一個環節為問答交流環節,三位主講老師耐心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基于實踐經驗分享了很多寶貴的建議。主講老師們強調新聞攝影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決不能生產假照片。同時,新聞攝影不應局限于“技術至上”的觀念,攝影記者應通過實踐深化對新聞人物及事件的理解,實現知識與經驗的厚積薄發。此次問答環節為同學們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主講老師們的回答從不同角度切入,兼具專業性和啟發性,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單元二:媒體融合最深度
論壇的第二單元由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李艷紅教授主持,主題為“媒體融合最深度”。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畢玉才帶來了題為《媒體融合下半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隨著報紙普及率降低,媒體融合變得日益重要。在中央的指導下,各地市縣級融媒體中心紛紛建立,中國媒體融合十年來取得了斐然成就,但仍然有許多新挑戰亟待解決。他強調我國主流媒體需要掌握話語權,構建起自己的平臺與評價體系。以文字見長的傳統媒體應加長長板,進一步鞏固傳統媒體優勢,并向新媒體延伸,從而在“屏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日報社視覺中心副主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徐小丹帶來了題為《在AIGC背景下,中國日報視覺融合創新如何有效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主題演講。她以豐富生動的案例,講述了應如何利用視覺傳播的創新形式讓版面、繪畫、圖片攝影等要素“動起來”,提高傳播內容的故事性、生動性和親近性。同時,她指出應利用AI模型、AR交互等技術,推動多形式融合創新,構建立體視覺表達效果。展望未來,她提出應當構建起自主可信的技術能力,探索AI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做好跨文化傳播,弘揚中華文化。
南方日報社南方傳媒研究院影像研究專員王景春在題為《喚醒記憶:“南方報業”1949-2024》演講中分享了一九四九年以來,反映廣州人民日常生活和中山大學歷史變遷的珍貴高品質影像照片。他表示在數字化時代下,南方報業將積極擁抱新技術,推動攝影報道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推動融合報道的實踐與創新,激活歷史影像在新時代的內涵。
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融媒視覺視頻部總監田建明在題為《融媒視覺傳播的創新實踐》的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嘉興日報“報紙+融媒”的發展模式,并指出AI工具使得媒體人足不出戶便可生成生動有趣的影像產品,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方都市報視頻產品部負責人陳成效在題為《泛紀實語境下短視頻的AI應用創新——以N視頻創意產品為例》的演講中從實操性的角度介紹了AIGC視頻技術對紀實類短視頻的有機介入,同時討論與AI對話的技巧。
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1級新聞系學生劉一菲帶來了題為《3D攝影測量技術在鄉村振興融合紀錄中的實踐》的主題演講。劉一菲同學展示了媒介融合野外實踐中3D攝影測量組的項目成果,她所在團隊推出的3D建模新聞作品《指尖上的鳳慶》巧妙運用了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有效保護了當地寶貴的茶文化遺產與傳統民俗。
單元三:視覺技術最前沿
論壇的第三單元由南方日報社南方傳媒研究院影像研究專員王景春主持,主題為“視覺技術最前沿”。
新華社研究院研究員黃曉勇在題為《AI與新聞攝影:實踐、技術與理論進路》的匯報中從人工智能如何輔助攝影、人工智能在攝影領域的發展趨勢、AI攝影的局限性與可能危害、生成式AI對攝影的沖擊與影響四個方面展開演講。他探討了技術驅動下影像媒介環境在生態和創作層面發生的變化,并在最后展望強競爭性新聞組織的體系和架構。
強氪公司運營總監、資深影視制作策劃人錢曉勇帶來了題為《AIGC的理解》的主題匯報。他介紹了卷積神經網絡、AIGC相關模型與模型系統構架等內容,并指出AIGC的前景廣闊,會對影像創作帶來巨大影響。
至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影視影像部門南區經理蔡國徽進行了題為《高性能存儲在影視領域的應用》的主題匯報。
廣東南光影視器材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趙澤寧呈現了題為《視覺傳達中的光影技術魅力》的主題匯報。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影像信息產品部高級專員官釗民帶來了題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佳能影像解題方程式》的主題匯報。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產品解決方案部葉禮牟進行了《影像行業中的前沿技術運用》這一主題的分享。
vivo影像校園營銷高級總監唐圣做了《移動影像技術發展及應用》這一主題的報告演講。
攝影 | 錢彥岑 李思嫻 郭可婧 羅?;福ㄖ猩酱髮W東校區攝影協會)
撰稿 | 唐雪純 朱鳴謙
排版 | 張文彥
初審 | 毛靜
審核 | 鐘智錦
審定發布 | 鄭軍慶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備19055723號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